第十二章:使徒对创世记、创造与洪水的见证
罗恩·明顿(Ron Minton)
1970年,我读了魏德孔与莫里斯两位博士撰写的著作《创世记大洪水》(The Genesis Flood)深受影响,使我对创造论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时,我是个年轻的水手,渴望学习上帝的话语。我在康涅狄格州新伦敦的一个基督教军人中心学习时,老师用这本书作教材教了一个课程。离开海军后,我想主修希腊文,于是报读了印第安纳州维诺纳湖的恩典学院(Grace College)。开课前,我和妻子在早先的维诺纳湖圣经会议上学习了一些课程。在那里,我们几次听到魏德孔在露天剧场讲学,对他的教学能力和对神话语真理的委身十分佩服。后来,魏德孔博士夫妻成了我在恩典学院与神学院进修八年期间的邻居,他们与我们家的距离只相隔了几间房子。本科毕业后,我在恩典神学院完成道学硕士和神学硕士,也选修了几门魏博士的课程。在关于上帝创造的真理上,魏博士对我的启迪无人可比。我盼望对本书作出的微不足道的贡献同样能对其他人有所帮助。
使徒对创造周、挪亚洪水和地球的年龄持何看法?每个基督徒都应该研究使徒行传、新约书信和启示录中使徒们的教导,并留意他们对这些课题的看法。年老地球论者,无论是神学家、创世记解经家还是科学家,通常都忽略了使徒的见证。詹姆斯·布斯韦尔(James Buswell)的神学教材没丝毫有讨论使徒在创世记的历史性和地球年龄上的观点。[1] 古德恩(Wayne Grudem)对创造和地球年龄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讨论,但也没有考虑到使徒们在这一方面的教导。[2] 路易斯(Lewis)和德马雷斯特(Demarest)也是如此。[3] 弗农·麦吉(J. Vernon McGee)在其流传甚广的解经书里拒绝了生物学进化,认为挪亚的洪水是全球性的,却接受了数十亿年的地球历史。[4] 但是,他没有论及创世记第5章和11章家谱的时间顺序之含义、出埃及记20章11节、或使徒们对创世记之历史性的教导。有关地球的年龄,肯尼思·马修斯(Kenneth Mathews)[5]和约翰·斯金纳(John Skinner)[6] 偏向长日论 ,并重视地质学过于圣经,他们也忽略了使徒们在这方面的教导。智能设计(ID)运动中的创造论者也没有论及使徒们的教导。[7]
年老地球论者对使徒在这一课题上的教导的忽视是不可思议的。本研究将证明,使徒著作中没有一个陈述可以使人们相信地球已经存在了亿万年,或者说挪亚洪水在范围上未遍及全球。相反,新约圣经的作者们既教导近期创造又教导全球性洪水,就像耶稣和旧约作者们一样。即使圣经的其他部分更详细地论述了创造和洪水,使徒的声音也很重要,应该引起注意。大多数的新约书卷都提及、引用或指向创世记第1-2章中的创造记录。在新约书卷中,罗马书和希伯来书论及创造最多,而较短的书卷则较少提到创造。[8]
新约作者们认为,一个有位格的上帝直接创造了世界——公元前后两个世纪的哲学家或不信者并不持这种观点。[9] 尽管书信中关于创造的记载没有提及创造的年代,但有几段经文确实表明新约作者们坚持近期的创造。年老地球论者只能凭断章取义和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在经文里,才能在使徒行传和新约书信中“找到”支持他们观点的证据。
新约经文
许多新约论述有助于我们制定关于创造、洪水和地球年龄的教义,以下将按它们在新约圣经中出现的顺序进行讨论。在许多情况下,仅需稍微解释就足够了,因为这些经文本身的教导已经非常明显,但是关键的段落将需要仔细但有限的查考。
使徒行传3章21节: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借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
彼得论及“万物复兴”(ἀπoκαταστáσɛως πáντων)。所有格中性名词 πáντων(万物)表明彼得是指所有被造之物,而不只是单指人类。而且他说旧约先知们曾谈到过万物的复兴。数处经文(赛11:6-10;35:1-10;65:24-25;结34:23-31)提到复兴也会影响动物,使它们不再食肉或对人类有危险。彼得是在宣讲基督救赎之功当中作这个声明的。因此,他指出堕落对所有被造物(包括人和动物)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它们等待耶稣基督再来时被恢复。保罗和约翰在歌罗西书1章、罗马书8章、和启示录21与22章(稍后再讨论)都有同样的教导。彼得提到的“复兴”强烈地暗示,将来被造之物会和堕落之前的情况相似,正如创世记 1章29-30节教导的,动物都是食草的。整个地球、甚至宇宙都受堕落的影响,因此复兴也有同样深远的影响。
使徒行传14章15-17节:15诸位,为甚么做这些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要你们离弃这些虚妄的事,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的神。16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17然而他未尝不为自己留下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使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保罗放胆向这些多神论者宣讲上帝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第15节最后一句,“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希腊语原文与七十士译本的出埃及20:11相同,这也是耶稣和使徒们所用的版本。旧约中并没有其它经文使用相同的措辞。因此,很明显的,保罗引用这节经文讲论上帝六日的创造。[10] 保罗陈述上帝的创造乃是他传讲福音的基础。上帝借着所造之物为自己作见证,尤其是慷慨地赐给人类雨水、食物和喜乐。
使徒行传17章24-31节:24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25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26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27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28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29我们既是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30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31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保罗在此教导雅典的哲学家们,上帝不单只创造宇宙,也包括其中万物(24节)。这里“宇宙”希腊文是 κόσμος,按上文下理,这个词与“天地”是同义词。保罗在26节说,人类都是从亚当一人而来,[11] 这再次表示保罗接受创世记中的创造是事实。他也说耶稣必按公义审判天下,表示他对未来审判也持字面的观念(31节)。
罗马书1章18-25节:18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19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20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21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22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23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24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25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
保罗大胆地宣告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且他还宣告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一点。[12] 不仅如此,许多解经书对这段经文的诠释都是说人类要为自己的不信负责,因为上帝的指纹在他的创造中随处可见。但是大多数解经家没有提及“自从造天地以来”(ἀπὸ κτίσεως κόσμου)这种措辞的时间概念。[13] 提倡年老地球论者大致上相信地球的存在比人类早几十亿年。可是保罗的用词表示人类与其它受造之物的年龄相似,而且人类从创造伊始就能够在创造中观察到上帝对自己的见证。
第20节的词组ἀπὸ κτίσεως κόσμου在许多译本都被翻译为时间所有格(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自从造天地以来)。[14] 有的英文翻译为“from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从造天地以来),[15] 再联系到现在时分词 νooύμɛνα (可以晓得) 和现在时陈述语气动词καθορᾶται (明明可知) 可能会导致人们将其解释为方法所有格“从(或通过)观察当前的受造界”。但有许多因素支持时间所有格,意思是“从天地创造之初的时候开始。”[16]
首先,保罗肯定会想到约伯记12章7-10节、诗篇19章1节和诗篇97章6节这些的经文。诗人在保罗之前一千年借着文字宣告说,诸天彰显上帝的荣耀和公义。约伯在诗篇之前一千年就说,走兽、飞鸟、鱼和大地都告诉我们创造主的存在以及他赐生命的能力。因此,人类在保罗之前早已晓得受造物的见证。第二,如果保罗只是针对他的时代对创造的见证,那么历史上大多数的人都可避免他的谴责。但这与他贯穿罗马书前五章的论证是不一致的。保罗是指历世历代以来的人类。此外,保罗在这里说,自那时以来,上帝眼不能见的属性一直是清晰可见的,并且一直被理解(现在时态)。[17] 穆尔(Moo)指出,“那些在受造之物中观察到神的属性的人,定然也是那些以不义压制真理的人,因此就当受神的忿怒。”[18] 默里(Murray)对此表示赞同,他说,这个创造的见证是“在任何时候,对所有人的……不受时间或个人的限制。”[19] 此外,保罗在路司得(徒14:15-17)和雅典(徒17:18-31)的陈述中也指出,上帝在历史中透过雨水、供应食物以及为人类在居住的地方设立界限来启示他的存在和良善。
保罗写 ἀπὸ κτίσεως κόσμου 不太可能只是指“从现今受造之物”或“通过观察当前的创造”(如保罗的时代所见)。如果是这样,大多数曾经活在世上的人就不必因为压制了受造界为神见证的真理而要向上帝负责。还有,如果保罗只是针对他所能看见的受造之物而言,他应该说,ἀπὸ νῦν κόσμου(从当今世界)或 ἀπὸ νῦν κτίσɛως (从当前的受造物)。[20] 这一段的过去不定时的动词(18-32节),英文译本翻译为过去时态,更进一步支持 ἀπὸ κτίσεως κόσμου 是时间所有格。大部份的解经书都赞同这种说法。[21] 所以,保罗是针对整个历史中不义的人,他们看见受造之物为神所做的见证却不接受。因此,新美国译本 (NAS) 和新国际译本圣经的翻译“having been clearly seen being understood through what has been made”(是明明可知的……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准确地表达了保罗措辞的用意。
最后,第23和25节指出永生的神是造物的主——受造之物和造物的主截然不同。撒旦最先以谎言取代了神的真理(创3:1-4),随后,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类似的偶像崇拜(把神变成心中所要的样式)。实际上,保罗在罗马书2章14节中提到良心,并在第3章中对所有犹太人和外邦人提出指控,都显示以不义压制真理的情况见于所有的亚当后裔。
因此保罗说的被造之物的见证是从他的年代一直追溯到创世记第1章的创造周,这意味着人类与其它被造之物的年龄是一样的。这与进化论的观点——受造之物存在亿万年后才有人类的说法不能兼容。根据进化论的时间表,在第一颗恒星诞生100亿年、地球形成45亿年、恐龙灭绝数千万年之后,才出现人类。任何试图把亿万年注入创世记的做法都与罗马书第1章相抵触。这一章认定,人类从创世之初(历史开始的第六日)就在那里见证着上帝永恒的权能与智慧的杰作。
罗马书5章12-14节,19节:12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13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14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19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保罗说,因亚当悖逆给人类带来了罪和死亡,除了人类的罪孽之外,死亡的出现没有别的原因。[22] 很明显地,保罗认定创世记所记载的罪和咒诅乃是真实的历史,没有任何理由假设他不认为创世记的全部记录是准确的。罗马书第5章说到人类的死亡,但在第8章保罗进一步解释,不只是人类受到亚当犯罪的影响。在亚当犯罪之前,世上并没有死亡。[23] “没有律法之先”(5:13)的意思是从亚当到摩西。于是,罪是从亚当而来,没有人能避免罪的后果。[24]
在本书下一章,斯坦博 (Stambaugh)将讨论罪与死亡的关系。[25] 有关亚当和夏娃、罪、堕落和死亡一类的概念可以在本章后面的其它段落中找到。[26] 总括来说,保罗将创世记有关人类犯罪的记载当作事实来接受。亚当犯罪给人类带来了灵性和肉身的死亡。
罗马书8章19-23节:19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20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它如此的。21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21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23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保罗在这里提到有关受造之物的三个方面:过去的咒诅、现在的痛苦和将来的复兴。这里突出的是叹息。叹息是个人内心深处对伤痛、挫折或痛苦的反应。[27] 它是共通的语言——甚至上帝的灵也叹息(罗8:26)。对所有受造之物来说,叹息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上帝整体计划中的一部份。保罗说受造之物(κτίσις)因败坏的辖制而叹息。他的 κτίσις (“受造之物“)一词究竟是指什么呢?
要确定κτίσις 所指的人或事物,其上文下是关键。该词在新约圣经有几个不同的意思:[28] (1)一切被造之物,(2)个别有生命或没有生命的受造物,(3)全体人类(可能是夸张地指一群人),(4)重生的人(基督徒),或(5)一个政府机构。[29] 有人认为叹息者是人类以下的被造之物或“大自然”。穆尔认为受造之物切望的原因是“人类以下的受造之物并没有处在它们应当有的状况,也没有处在神要它们所处的状况中。它们服在虚空之下。鉴于保罗显然是指创世记第3章的叙述——默里把这两节经文标记为保罗对创世记3章17、18节的注释……人类堕落在罪中,玷污了神所造之物的‘美好’,受造之物从此就一直处在一种‘虚空’的状况里。”[30] 莫里斯(Morris)也得出相同的基本结论。[31] 尼尔森(Nelson)说:“保罗在罗马书8:19节所指的可能是最广泛的概念,无意排除任何种类。”[32] 这与保罗在第22节所说的“一切受造之物”相吻合。
但不是一切上帝所创造的都是因为亚当的罪而“服在虚空之下”。撒旦与魔鬼是受造之物,但是他们犯罪堕落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且这肯定是发生在亚当犯罪以前。他们和天使都与这里所说的救赎无分。[33] 未得救的人不会“脱离败坏的辖制”(21节),也不会渴望耶稣的再来,因此保罗在此所关注的不包括他们。已得救的也不包括在内,因为保罗在这段经文是将“被造物”与信徒们作比较和对比。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保罗在指人类以下的整个受造界。[34]
受造物什么时候开始受到辖制呢?保罗指出,这辖制是在堕落时上帝咒诅受造之物开始的。[35] 有几个因素指向这个结论。首先,罗马书8章对当前受造物的描述并不符合创世记1最后的描述,就是整个创造都是“甚好”。其次,保罗所说的“叹息劳苦”( “劳苦”的本意是产痛)使人联想起创世记3章16节中对夏娃的审判。第三,由于受造界得释放(以及对脱离衰败的热切期望)与信徒身体的最终救赎(以及他们对脱离死亡的热切期望)被联系在一起,提示神对自然界的诅咒( 败坏的辖制)始于人的堕落(罪的辖制)。“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这句话是属上帝的过去不定时被动语态:上帝使被造之物受诅咒。[36] 与一些年老地球创造论者的说法相反[37],是人类的罪孽破坏了上帝伟大的创造。假如世界已经存在了亿万年,并一直充斥着动物的死亡、灭绝和其他的自然恶,那么上帝对创造的诅咒就没有起任何作用。
受造之物叹息是人类的错,因为这只有在人犯罪后才发生。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衰败与腐朽的过程——所有受造物都要面对衰老和死亡。[38] 这导致虚空,对此我们束手无策。然而是上帝使受造之物受制于虚空(罗8:20),保罗却说这是有“指望”的。这看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虚空和盼望对立。上帝这样做是因为爱——他创造了万物是要他们发挥所有的潜能并且与他相交。要恢复神原来对受造物的计划,唯一的途径是让基督将它们赎回。这是真正的盼望,保罗不仅在第21节使用了盼望这个词,而且在下文中还使用了五次(24-25节)
保罗不容置疑地认为脱离咒诅的时间是在将来。他用了“切望等候”(19节)、“指望脱离”(21节)、“直到如今”(22节)和“等候”(23节)等词组。受造之物脱离败坏必发生在信徒领受不朽坏、荣耀的身体的时候。[39] 有关罗马书8章19-23节中所讲的信徒将来的身体,古德恩正确地解释道:“不再有荆棘或蒺藜,不再有洪水或干旱,不再有沙漠或不宜人居的丛林,不再有地震或龙卷风,也不再有毒蛇、螯人的蜂或毒菇。”[40] 他认同自然界的败坏是因亚当犯罪。[41] 但他的思想自相矛盾,因他偏向一种年老地球论,所以接受死亡和败坏已经维持了亿万年的说法。该论点不能与创世记1:31 “都甚好”的宣告协调一致。
歌罗西书1:15-20 :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6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17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18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19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20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保罗在谈到基督时说,整个宇宙是靠他的创造力而形成的。基督创造万物。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 τὰ πάντα (“万有”) 在16节(两次)、17节和20节的重复。在18节还有,“凡事上”(按字面译“在一切上”)。保罗明确地肯定,耶稣创造并维持一切,因此他也在十字架上以宝血救赎一切。正如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指出的,当基督完成他的救赎工作时,堕落的后果将被消除。
希伯来书4章1-10节:1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2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給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3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4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5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6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7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8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9這样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10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
许多年老地球创造论的支持者试图用这段经文说,由于上帝仍在安息,所以第七天仍在继续,因此创世记第1章中创世的日子并不是字面上的24小时。只有将第四节断章取义地解释,才能用这段经文来支持年老地球的观点。诗篇第95篇很可能是大卫写的,记载了摩西时代,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日子。不信的人在旷野漂流了40年(95:10),却不能进入神的“安息”(95:11)。显然,摩西说的安息是指进入应许之地。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诗篇95:11(也见来3:11)宣称,那些被应许得到安息的人,因不信而无法得到上帝的安息(救恩)。相反的,那些信靠福音的人必进入安息。莫里斯指出:“神的安息从创造完成之时就可以得到。”[42]
出埃及记20章8-11节说,上帝在六天创造世界,在第七天安息。他就此为人类建立了模式:六天工作,第七天休息。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创世记2:2上帝的安息来表明,他的子民有属灵的安息。显然,上帝的安息表明满足,而不是因为疲倦。但重要的是要注意,上帝“安息了”(第4节希腊文是过去不定时,与创世记2:2中希伯来文以过去时态呈现是一致的)。他六天的创造和一天的安息并不是持续的;第七天“安息”是一个历史事件,与其它六天一样,维持了24小时。[43] 希伯来书4章10节讲的也是一样。上帝在第七日的安息和我们在得救时的安息分别讲过去的成就和将来的结局。英皇钦定译本希伯来书 4:10 b讲信徒“ceased from his own works, as God did from his.”其中的斜体”did”的确是加上去的,希腊语原文没有。但是根据上下文和前面的过去不定时动词κατέπαʋσεν(ceased,歇了),可以看出加上过去时动词”did”是准确的翻译。
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指出:“上帝自己从创造工作中得到安息,以及他在基督里给我们的安息,不是因疲倦而休息或无所事事的休息,而是因完成了工作而安息。”[44] 布鲁斯(F. F. Bruce)说:当我们读到“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创世记2:2),我们了解上帝开始安息了。圣经上从来没有讲他已经完成了安息,并恢复了他的创造工作,这一事实意味着他的安息仍在继续,并且可以与那些以信靠和顺服来回应他呼召的人共享。这种解释……认为上帝的神圣安息是从创造结束后开始直到现在。[45]
布鲁斯暗示上帝持续的“神圣安息日”与他在第七日歇了创造的工是一回事。但经文并没有说创造周的第七天仍然继续。相反,它说上帝从他的创造后得到的安息(或停工)是延续到现在。但是有一些人接受了这种说法和类似的评论,并以此来捍卫他们的年老地球的观点。例如,戴维斯·杨(Davis A. Young)引用布鲁斯部分的著作,来捍卫自己的长日论,“希伯来书4章告诉我们,第七天仍在进行中,因此不可能是24小时。”[46] 然而,布鲁斯并未以这段经文来捍卫长日论,而是说上帝的“安息”(即得救或永生)是给凡相信他的人。实际上,布鲁斯已经说过:“进入神的‘安息’的应许仍然是开放的。现实意义很清楚:只听福音不能使人得救,而是要通过信心领受…… 只有那些凭信心接受救赎信息的人,才能进入上帝的‘安息’。”[47] 布鲁斯在这里不再模棱两可,他准确地解释了这段经文,安息是信徒属灵的福气。它不是时间的延伸。不信者虽然和信徒一样,活在同样的时间里,但他们不能经历安息。
约书亚的安息不是安息日在时间上的延续。希伯来语经文中没有任何这样的提示。即使在应许之地居住了数百年之后,神仍在应许他的安息(诗95)。由此可见,约书亚的安息不是神最终的属灵安息。肯特(Homer Kent)解释说,诗篇作者的论点是,虽然约书亚带领百姓进入了应许之地,但他并未为以色列人提供诗篇95:11所说的完全的(属灵)安息。事实上,旧约称他带领百姓进入有限的安息——从与敌人的征战中休息(书21:44,22:4,23:1)。但是,上帝已计划让他的子民经历更大的安息——永恒救恩中的属灵安息,这是所有真信徒的产业及盼望。这远远超越了约书亚的能力所能赐予的。[48]
明显的,希伯来书4章1-10节是指上帝赐安息给所有信靠耶稣的人。布鲁斯解释说,这安息不仅是上帝赋予信徒们的,而是神自己也享受的。[49] 因此,安息作为馈赠,重在其质而不在其量[50](没说是无休无止的一天)。上帝是永恒的,时间本不是问题。安息日的整个概念是为了庆祝神创世周的最后一天。但安息日制度的用意是短暂的。麦克阿瑟解释道:“安息日的设立乃是象征,代表着将来在基督的真正安息,这就是为什么安息日可以为耶稣打破,并在新约中完全被搁置。”[51] 并没有一个字面意义上的或属灵的安息“日”从创造周一直持续下来。但是有一个属灵的安息,现在就可以借着在基督里的信心而进入。
莫法特(James Moffatt)认为,希伯来书3:11-4:11所提到的上帝的安息是指“对上帝忠心的人在来世蒙福的存在。”[52] 古特立(Donald Guthrie)对这段经文评论道:“安息是人类求之不得的一种品质,实际上只有通过基督才能实现。耶稣邀请人们来到他那里寻找安息(太11:28-30)。”[53] 这无非是在基督里的救恩,是不信者无法进入或经历的。但戴维斯·杨奇怪地说:“创世周的第七天,即最后一天,至今并没有结束,实际上,这日将持续到永恒状态里。”[54] 然后,他将此类比长日论,也许他意识到了“永恒”在这里并不合适:
“既然第七天被认为是一个漫长而不确定的时期(这确实是一个象征性的日子),那么就没有充足的理由说创世的六天不是漫长、不确定的时期。因此,第七天是理解创造周的关键。创造周最好被视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神圣的一周,为人类平凡、重复、 168小时的周设立了模式。”[55]
这种解释立即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其他六天不是永恒的。杨氏刚刚说过,第七天是“理解创造周的关键。” 接着,他尝试支持长日论的观点,认为安息日是上帝的安息日,因此安息日是永恒的,或者至少是尚未结束的漫长时间。然后他也应用在其他六天之中。但这是不一致的,因为这暗示着创造的六日也是永恒或永无止境的。这根本不符合逻辑,因为这六天并不属于上帝的安息日。杨氏用延伸的安息日将其它六日转变为漫长时期,只是因为他认为没有理由不这样做,而且这样做符合他的年老地球论。但是,肯特正确地说:“创造的六天中的每一天,都以‘傍晚和早晨’为起止,但是第七天却没有提及其结束……这并不意味着第七天不是像创世的前六天那样是有傍晚和早晨的真实的一天。”[56] 事实上,创世记2章1-3节 是强调(用重复的方式)上帝停止了创造的工作。在创世记或其他地方,没有证据表明上帝在第八天恢复了创造的工作,然后在下一个的第七天安息,等等。缺少了“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七日”实际上是强化了有关神停止他创造之工的着重叙述。如果再重复这个“晚上早晨”的模式,它可能会使读者怀疑上帝在第八天恢复了创造。
如前所述,杨氏观点中一个明显的困难是他要安息日既是永恒,又不是永恒。年老地球创造论者休·罗斯(Hugh Ross)以类似的方式为长日论观点辩护,但他显然看到了 “永恒状态”的陷阱,他说安息日是 “开放的,但有限的。”[57] 但是正如本书其他各章所论述的那样,第七天不比其他六天的任何一天长,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创造日是长时期。
凯利(Douglas Kelly)回应罗斯说:
“至少可以说,这是在一个非常狭窄和薄弱的释经桥上放置了沉重的神学!鉴于安息日与创世周的其他六日有质的不同(虽然从文字本身看不出任何量的差异),在第七日后面加上稍微不同的结尾模式来显示这种质的差别(六日是工作日,第七日是休息日),这样是不是与创世记第2章(和出埃及记第20章)上下文的明显意思更加一致?用来表示第一个安息日终止的模式是:‘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创2:2),按照解释圣经的正常规则,这句话的宗旨似乎是要达到与‘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一样明确的目的。”[58]
将第七天解释为仍在继续,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上帝还在安息的状态。因此,科学家所研究的当今世界上的过程并不是上帝在头六天的创世活动中所使用的过程/方法。所以,将进化论对现今的创造性行为的解释引申到过去,[59] 说这就是上帝在起初创造宇宙和活物的方式,就令人难以接受了。
总括说来,“上帝的安息”讲的不是创造周的时间,而是上帝要与所有信徒分享的永生。肯特问:“上帝的安息是什么?”经过一个简短的讨论后,他说,“创造结束时,上帝在他的工程中‘ 安息’了,因为工程已经完成了; 又因为他所造的都是美好的,所以他的安息也是一种满足和享受。这永恒安息的福分是上帝要与他的儿女分享的。”[60] 这一段经文里没有长日的概念,圣经作者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上帝在第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安息日就预备了救恩的安息。这安息是永生,虽然第七日在24小时以后结束了,但永恒的安息随时可以让人获得并可以经历。
希伯来书9章25-26节:25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26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來,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
世界有一个创立的时间,可是作者在这里指出创世的时间和造亚当和夏娃的时间相近。他说,如果耶稣的牺牲没有无限的价值(因而与犹太大祭司不断提供的牺牲不同),那么耶稣“从创世以来”就不得不多次受苦。这里的 κόσμου (世界)肯定是指物质的创造,而不只是人类的创造。希伯来书4章3-4节已经用了同样的词组, ἀπὸ καταβολῆς κόσμου (“从创世以來”),指向创世记第1章所记载的整个创造周。既然经文没有明确显示在9章26节中该词组有不同的含义,那么读者应该期待其含义与4章3节类似。自从亚当犯罪以后,人类就需要一位救主,这里暗示亚当的犯罪是在世界奠立之时。因此,人类必定是在其余的万物被造之后很快就被创造出来的,[61] 而且罪恶一定是在人类被造之后不久就发生的。这对于所有的年老地球理论又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些理论都把创造、死亡和衰败放在人类与罪存在之前亿万年。
彼得后书3章3-8节:3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4“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5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借水而成的地。6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7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8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彼得在彼得前书3章18-20节中确认只有八个人幸免于洪水。在他的第二封书信中(2:4-9),他重申了这一事实,并指出对洪水的描述与对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审判以及罗得的逃生一样具有历史性。[62] 在第3章中,我们首先注意到彼得说讥笑的人会出来,否认基督的第二次来临。彼得肯定上帝的创造是借着他口中的话语,而不是借着讥笑者所说的从起初就一直持续的自然过程。讥笑者拒绝基督超自然的再来和世界的终结,因为他们拒绝了世界超自然的开始,以及挪亚时代对全球的审判。耶稣相信挪亚洪水,并教导说这是他再来的确切预表(太24:35-37)。彼得指出洪水是全球性的,因为他将洪水与即将到来的审判联系起来,而审判是全球性的。另一方面,在彼得提及洪水的三段经文中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洪水仅限于地球上较小的地理区域。他所说的一切都表明他按字面理解创世记中的洪水,将之视为全球的灾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彼得用动词 κατακλʋσθɛὶς (“被水淹没”,3:6 ) 和名词 κατακλυσμὸν (“洪水”,2:5) 来描述洪水。同样的一个词(英文cataclysm“灾难”由此而来)在七十士译本的创世记第6-11章中用了12 次来翻译希伯来文(מַבּוּל,mabbul),这也是旧约中用来描述挪亚洪水的唯一的词。[63]
但彼得说,这些好讥笑的人故意忘记创造和洪水。好讥笑者们所倡导的历史观在当今也非常流行,即均变主义。他们认为所有当前的物理过程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持续进行,没有中断或改变。彼得说,他们忘记上帝介入历史以成就他的旨意。在过去的200年中,这种思想一直主导着科学,而彼得这位没有学问的渔夫,从没上过一堂地质学课程的人,以外行人的术语来描述今天进化论科学家对地球历史的看法。彼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大约是在耶稣死后40年,许多信徒也死了。这给好讥笑的人一些理由嘲笑说耶稣不再来了。彼得向他的读者保证,情况并非如此,好讥笑的人乐于无知,因为他们拒绝了上帝的圣言。
彼得的叙述显示,挪亚时代的人是邪恶的罪人。如果我们假设有人居住在洪水泛滥的区域之外,那样的局部性洪水是毫无意义的。正如全球人口有一天将被清理,整个洪水之前的人口(除了八个人)都灭亡了。彼得一方面将整个地球(及诸天)的创造和洪水的全球性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将天地的创造和主再来对全球(及诸天)的影响联系起来。创造周不是限于地球的某个区域,基督的再来也不会只影响地球上有限的地理区域。创造周牵涉到整个宇宙,基督再临也必将波及整个宇宙。有了在这样的文字背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彼得相信洪水是全球性的。
休·罗斯引用彼得后书3章5节和哈巴谷书3章6节来捍卫年老地球的观点,他认为这些经文是“古老地球的明确陈述。”[64] 罗斯以此论述作为他在第五章“漫长创造日的圣经基础”中九个论点中的最后一点。奇妙的是,罗斯从新约书信中只引用彼得后书3章5节和希伯来书4章(参前面)这两处经文作为他论点的“圣经根据”。但仔细观察彼得在这里所用的词汇并不支持年老地球论。与罗斯想要的相反,第5节的“从太古”绝不提示世界有亿万年之久。“从太古”翻译的是希腊文动词ἦσαν (意思是“已有了”或“已存在”)和希腊文副词ἔκπαλαι (意思是“很久以前”或“很久的时间”[65])。新约圣经中另外一处使用该副词的经文是彼得后书2章3节,彼得说,对这些假教师的审判“自古以来”已经在等待他们。这里提到的时间一定是在人类历史之中,这从彼得在接下来的经文提到的洪水和所多玛和蛾摩拉毁灭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些事件距离彼得的时代只有数千年。因此,罗斯相信ἔκπαλαι可以解释为亿万年是没有圣经依据的。
3章5节 的“太古”和第6节的“当时”,暗示创造和洪水在时间上接近。相比之下,彼得的时代离这两个事件则比较远。这里的语言不符合年老地球论者所认为的创造周比洪水早亿万年的观点。
许多圣经学者和基督教领袖用彼得后书3章8节来支持他们的年老地球观,尤其是长日论。但这是讲不通的,这就好像说,我们必须从这节经文得出结论:约拿在鱼腹中有3000年;约书亚绕耶利哥走了7000年。谨慎留意彼得的经文,就让我们拒绝以年老地球的方式解释他的话。彼得不是在定义创世记1章的创造日时间的长度(摩西在诗篇90章4节也不是。这可能是彼得引用的经文)。彼得说,一日如千年,然后反过来说,千年如一日。因此,彼得(像诗篇90篇中的摩西一样)说的是上帝永恒的本性,他在世上的作为不是根据人的时间来决定事情将在什么时候发生。对信徒来说,基督再来似乎是很久以后的事,但从神的角度来讲,则是不久的。[66] 他在等待教会完成福音传遍全世界的使命,并在每个部落、语言、人民和国家中拯救人类。此外,即使这节经文是指创造日时间的长度,它只能说,每一天的时间是大约1000年。但是,这并不能使圣经与进化论的时标协调,也造成其它的困难。例如,如果第三天是1000年,那么植物如何能活过500年的黑夜?
启示录14章6-7节:6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民。7他大声说:“应当敬畏神,将荣耀归给他!因他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
在新约最后一次提到福音的时候,约翰记载天使说了三件事:敬畏上帝(相信他是谁)、荣耀神(顺服和尊崇他)并敬拜他(因他是创造主)。值得留意的是,约翰再次提及创世记有关创造的记载,将之作为福音和上帝圣工中的重要部分。他提到“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似乎在引用出埃及记20章11节,第四条诫命。圣经中的上帝不仅是有位格的上帝,而且是有位格的创造主上帝。
启示录21章1-5节:1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2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3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4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5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
当然,约翰一定认为他自己是先前天地的一部分,他在那里目睹了许多眼泪、哭号、痛苦和死亡。由于这些事情在堕落时才进入受造界,约翰的陈述暗示,堕落之前的时间太短(只有几天),以至于他在这里描述受造界时不用考虑。因此约翰提示“先前的天地”包括从最初被造的到千禧年后的一切。约翰说,在未来,就没有死亡、悲哀等,表示在创世记3章的咒诅最终会被消除(启22:3)。这和使徒行传3章21节和歌罗西书1章20节相呼应,也让我们想起以赛亚书11章9节和65章25节所提到的复兴状态。届时将不再有黑暗(启21:23,22:5),因为有一个光源(神的儿子)。就像创世记的头三天一样,将来在没有了太阳的情况下也照样有光。
启示录22章2-3节:2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3以后再没有咒诅;在城里有神和羔羊的宝座;他的仆人都要事奉他。
约翰在这里提到“生命树”。在创世记和启示录中都提到的“生命树”把整本圣经连结在一起,在真正的意义上显示失去的乐园也将是重建的乐园。在基督的救赎工作完成之后,新建的世界将与原始的创造相似,但比原初的更好,因为将来连犯罪和死亡的可能性也没有了。他说,咒诅最终被解除了。值得注意的是,从最初的创造到约翰在书中所讲的时间,从未发生过重建的事。自从在伊甸园中堕落后一直在困扰着人类的罪,将会永远消除。约翰肯定认为创世记所记载的是事实,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谈论之。
使徒们关于创造的其他教导
到目前为止,我们思考了使徒们的部分著作,表明他们都接受创世记前几章是真实而权威性的历史。分散在他们的著作中的其它评论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的许多教导都是建立在创世记里这些经文的基础上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6章16节谴责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创世记2章24节等经文教导,一对已婚的夫妻是一体的。他在哥林多前书11章3-12节和以弗所书5章31节教导婚姻中夫妻的角色,其根据是创世记所记载的事实:夏娃的被造是晚于亚当、为了亚当并且出自亚当。
在哥林多前书15章21-22节和15章45节,保罗重申了他在罗马书5章12节的教导,即死亡是从亚当而来。亚当和耶稣一样是历史人物。亚当的历史性和他的悖逆是基督(末后的亚当)大工的基础。基督通过他的死而复活而解决了首先的亚当所带来的问题。
保罗知道撒但从未改变过他在夏娃身上所使用的诡计,因此在哥林多前书11章3节中警告说,基督徒不要被诱惑离弃对基督和他话语单纯的信靠顺服。夏娃被引诱的事实也是保罗在提摩太前书2章12-15节中关于教会领导秩序之教导的基础。保罗清楚地认为创世记第3章中所记载的堕落是真实的历史。
约翰福音1章、歌罗西书1章、希伯来书1章2节和10节都一致地教导耶稣基督在起初已经参与创造的工作。[67] 在希伯来书11章3-4节,作者肯定上帝以他的话语从无到有 (ex nihilo) 地创造,这就是创世记第1章所教导的。还有,在这“信心伟人”的一章中,作者确定创世记所记载的亚伯和该隐的经历与以诺、挪亚、亚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约瑟、摩西、大卫和其他敬虔的男人和妇女的经历一样,都是历史事实。
雅各书3章9节承认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尽管我们堕落的状态影响了我们在谈论他人和与他人交谈时如何运用自己的舌头。犹大书14节说以诺是亚当的七世孙,虽然这并不能证明创世记第5章里的家谱没有间隔,但这无疑是对犹大这一段叙述的最自然的解读。
启示录4章11节说,上帝配得敬拜是因为他创造并维护一切。在启示录12章9节和20章2节,约翰将撒旦与古蛇相提并论,显然这是欺骗夏娃、也是历来欺骗全世界的蛇。[68]
如果创世记第1-11章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这些新约教义的权威就会被剥夺,新约作者的可靠性就会受到亏损。有些人可能会反驳说,这些使徒是科学时代之前的人,无法区分神话和历史。但提摩太前书1章4节、4章7节、提摩太后书4章4节、提多书1章14节以及彼得后书1章16节都使用了μύθος(神话)一词,这表明使徒们清楚地了解历史与神话之间、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区别。
总结
使徒和其他新约圣经作者们并没有教导年老地球创造论。诚然,他们没有像圣经其他部分那样为创造的时间提供有关的资料。但是他们就这个题目发言的时候,他们的声音强烈地支持年轻地球论,从不与年轻地球论相抵触。从对使徒行传至启示录的所有相关经文的分析中,决没有发现接受年老地球创造论或神导进化论的亿万年历史说法的依据。事实上,在某些最重要的教导上,如创造、死亡、救赎、男性在家庭和教会中的领导、婚姻、基督再来和将来的审判,使徒们都是以创世记1-11章作为基础。要接受亿万年的观点,我们就必须拒绝使徒在这个议题上的教导,这将严重地破坏他们在任何其他议题上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从使徒行传到启示录,使徒们不断地宣告上帝创造万物,而且创世记前几章是直白的历史。他们从来没有暗示受造界比人类古老很多。现代学者缺乏使徒那样的见识。菲力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 说:“约翰福音第1章和罗马书第1章为基督徒对科学和伪科学的理解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69] 他指出,达尔文进化论与任何有组织的宗教一样,都是宗教。但约翰逊主张,我们应该从约翰福音第1章和罗马书第1章开始,而不是从创世记第1章开始,这使约翰、保罗和其他使徒们空乏无力。约翰逊没有考虑使徒们的全部作品。他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方面作出了有力的驳斥,但是,约翰逊宣称约翰福音第1章和罗马书第1章比创世记第1章更为重要的说法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罗马书第1章确实宣告上帝是一位智能设计者。可是,被造之物也显示上帝是神圣和永能的,而且约伯记12章7-10节、诗篇19章1-2节和诗篇97章6节都表明被造之物还揭示上帝的其他属性,而不只是一个含糊的“智能设计师”。
罗马书1章18-20节提示人类的年龄实质上与其他被造物一样。人类从创造和时间的开始,就已经可以看到所造之物对创造主的见证。
罗马书5章和哥林多前书15章说,人类的死亡是因亚当犯罪而进入世界。但罗马书8章、使徒行传3章21节和启示录21章与22章都指出堕落影响了所有被造物,因此它们都被咒诅并为腐败所捆绑,等候耶稣基督再来的救赎与开释。这清楚地揭示了创世记1章29-30节、3章14节和其他旧约经文的含义,即在堕落之前也没有动物死亡。正如本书下一章将进一步讨论的那样,这是所有年老地球论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他们都接受当今科学界的主张,即地球的存在先于亚当亿万年,而在这亿万年中,数十亿的动物死于自然灾害、疾病和捕食行为。但是,这种观点与新约对堕落的见证不一致,也不符合新约教导的将来在基督完成救赎工作时在全宇宙范围上的效应。
我们已经看到,希伯来书第4章虽然被一些年老地球论者所使用,它却不支持那种观点。今天的信徒仍然可以得到上帝的安息与永恒的救恩,但是创造的第七天(第一个安息日)是正常的24小时,在历史的第八天之前结束。
使徒们自由地将创世记第1-11章作为其教义的基础,并教导说人类的年龄与整个宇宙的年龄基本一样。正如创世记所教导的那样,宇宙的年龄只有数千年之久,而且挪亚的洪水是全球性的。这场灾难摧毁了地球的表面以及所有不在方舟中的陆栖动物、鸟类和人类。今天的基督徒应该相信、教导并捍卫这些真理。
除非特别说明,本章的所有经文都是引用和合本。
[1] James Oliver Buswell, A Systematic Theology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62).
[2] 古德恩, 《系统神学》,张麟至译。美国:更新传道会出版,2011年,261-296。古德恩似乎倾向于长日论。
[3] Gordon R. Lewis and Bruce A. Demarest, Integrative Theology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96), Vol. 2:29, 39ff. 他们喜欢长日伦,而且在地球年龄上依赖地质学家的观点:“必须靠地质学来决定创世记中日的长度”(第29页)。
[4] J. Vernon McGee, Genesis (Nashville, TN: Thomas Nelson, 1991), p. 60–61, 133.
[5] Kenneth A. Mathews, Genesis 1–11:26: The New American Commentary (Nashville, TN: Broadman and Holman, 1996), 前言部分。关于创世记第一章是历史还是故事的问题,他赞成框架假说,但结论是“创世描述自称是历史”(第111页)。他从批评学者和古代近东文学的角度讨论创世记的本质。他还提及现代创造进化之争,但对使徒在创世记上的观点只字未提。
[6] John Skinner, Genesis: Th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Edinburgh: T&T Clark, 1930, 2nd ed.)认为创世记是历史、传说和神话的混合,但他未考虑使徒在这方面提供的证据。
[7] William A. Dembski, Intelligent Design (Downers Grove, IL: Inter Varsity, 1999), p. 187–236 (该书最后两章,即第7章和第8章),书中讨论了科学和宗教的问题,但未分析使徒对创造、洪水和地球年龄的教导。
[8] 参阅Ekkehardt Mueller, “Creation in the NT,” Journal of the Adventist Theological Society 15:1 (Spring 2004): p. 47. 他同意在加拉太书、腓利比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腓利门书和约翰壹贰叁书没有直接讲创造。
[9] 安提阿的提阿非罗是一位护教家,他在主后180年左右写道:“第四日造光体,这是因为神有预知,他知道这些哲学家的愚蠢的空谈。他知道哲学家会说地上生长之物是天体所产,如此他们就排除了上帝。见Theophilus, 2:90, in David W. Bercot, ed., A Dictionary of Early Christian Beliefs (Peabody, MA: Hendrickson, 1998), p. 179. 又见Ernest L. Abel, Ancient Views of the Origins of Life (Cranbury, NJ: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1973), p. 66–76.
[10] 六日是字面意义上的日,正如特雷弗·克雷根(Trevor Craigen)在本书第7章关于出20:11的论证。在保罗提及创造的所有经文中,没有任何证据提示他会认为出20:11指的不是字面上的日,同时代的犹太人也都是如此(如约瑟夫在他的《犹太古史》第一卷第1-3章所显示)。
[11] 林前15:45 讲得更清楚。
[12] 罗1:25用动词κτίζω(创造)的分词形式κτίσαντα称神为“造物的主”,但彼前4:19是新约里唯一使用κτίστης(阳性名词)指造物主的。动词κτίζω在新约里使用了13次(10次是在保罗书信里),所有13次都是父神或子神作为创造者(可13:19,罗1:25,林前11:9,弗2:10,15,3:9,4:24,西1:16,3:10,提前4:3,启4:11,10:6)。
[13] 比如John Brown, Romans (Minneapolis, MN: James Family Christian Publishers, 1883, reprint 1979), p. 13ff; Charles Hodge,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886, reprint 1950), p. 37; John Murray,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in NICNT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59), p. 38–40; Manford G. Gutzke, Plain Talk on Roman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76), p. 16–17; William Hendriksen, Exposition of Paul’s Epistle to the Romans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80), p. 69–71; Ernst Kasemann, Commentary on Romans, trans. and ed. by Geofrey W. Bromiley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0), p. 37ff; F.F. Bruce, Roman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5, revised ed.), p. 79–80; James D.G. Dunn, Romans 1–8 in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TX: Word, 1988), p. 57–59; John MacArthur, Romans 1–8 (Chicago, IL: Moody, 1991), p. 78–82. MacArthur 讲上帝创造的证据用了3页,但没有提及人在创造后不久就看到了创造的证据。又见James R. Edwards, Romans in NIBC (Peabody, MA: Hendrickson, 1992), p. 50–52, 和 Joseph A. Fitzmyer, Romans in The Anchor Bible (New York: Doubleday, 1993), p. 280. 但是 Fitzmyer 的确讲“ἀπό……最好从时间意义上理解。”支持时间上的解释的还包括William S. Plummer, Commentary on Romans (Grand Rapids, MI: Kregel, n.d., reprint 1993), p. 64–65; Douglas Moo, i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in NICNT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6), p. 104–106.
[14] ESV, NKJV, NAS, NIV, NLT, 及 NRSV. 又见James H. Moulton, A Grammar of New Testament Greek, Vol. 3 (Edinburgh: T&T Clark, 1963), p. 259. Moulton 在书中列举ἀπό一系列时间意义上的例子,包括罗1:20。另见Frederick William Danker,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Chicago, IL: Univ. of Chicago Press, 2000, 3rd ed. BDAG), p. 105,将罗1:20 列于ἀπό, “时间上从……开始,自从” Dan Wallace, Greek Grammar Beyond the Basic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96), p. 123也认同这一理解,并指出重点“在于开始”。
[15] KJV, KJ21, HCSB.
[16] 其他学者也同意该词组具有时间意义,而且至关重要,见C.E.B. Cranfield, Commentary on Romans, in ICC (Edinburgh: T&T Clark, 1975), p. 114–115. F. Godet, Commentary on St. Paul’s Epistles to the Romans (New York: Funk and Wagnells, 1883), p. 103, 说ἀπό“表示这种启示的起始时间是创造的时候,一直持续到如今。”类似的解释还见于Robert Haldane,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London: Banners of Truth Trust, 1835, reprinted 1958), p. 58; John Gill, An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Romans (Springfield, MO: Particular Baptist Press, 2002 reprint of 1746 edition), p. 28, 讲到“这并不是新发现,人类早就有……自从世界被造的时候。”Moo在Romans一书第105页并没有说明他认为创造是在数千年前还是数十亿年前,但是他追随Fitzmyer, 解释说我们自从创世的时候就知道神。创世事件标志着人类知道这一讯息的时间。
[17] 希腊文νooύμɛνα (“可以晓得”) 是格言现在分词,强调关于上帝的信息是持续可见的,一直如此。关于这种结构的讲解,见Wallace, Greek Grammar, p. 523。
[18] Moo, Romans, p. 105.
[19] Murray, Romans, p. 38. Schreiner也认同保罗将时间追溯到创造周,见Thomas Schreiner, Romans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98), p. 84–85. Constable在2008年的讲稿中,说这一信息“自创世以来显现给每一代人”。www.soniclight.com/constable/ notes/pdf/romans.pdf.
[20] 保罗和彼得都使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他们当时的世界:提前6:17,提后4:10,多2:12,及彼后3:7。
[21] 见R.C. Sproul, John Gerstner, and Arthur Lindsley, Classical Apologetic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4), p. 44–45.
[22] John C. Whitcomb, The Early Earth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86, rev. ed.), p. 32.Whitcomb总结了许多人的说法:“任何试图容纳进化论地质学的漫长年代的做法,不管是把漫长时代放在创世的日子之前、之中还是日与日之间,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圣经关于咒诅和死亡只有在人类犯罪之后才进入世界的概念(罗5:12,8:18-23)。” 罗5:12对罪和人类死亡之关系的论述是毋庸置疑的。
[23] 新约里κόσμος (“世界”)一词主要指世人,如约3:16,但物质世界也为罪所累。见下文讨论。
[24] 许多释经家都放弃了经文(罗5:12)的权威 ,因为现代科学似乎在这方面与圣经冲突。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一点。见Whitcomb, The Early Earth, p. 77, 79, 119, and 142.
[25] 关于罪和死亡的讨论,又见Fred VanDyke, “Theological Problems of Theistic Evolu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cientific Affiliation. 38:1 (March 1986): p. 11–18 (http://www.asa3.org/ASA/PSCF/1986/JASA3-86VanDyke.html). 他表明,“按照圣经的观点,‘死’(无论肉体还是灵性)与罪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外在最终体现”(参考罗6:23)。虽然他没有提及长日说,但是他在第16页正确地讲:“反驳的观点至此不仅包括神导进化论,而且包括间隔理论和渐进创造论。”
[26] 见罗 8:1–22; 林前11:3–12; 提前2:11–14; 彼前3:18–20; 彼后2:4–9, 3:3–7; 犹14.
[27] 相关讨论见Bob Deffinbaugh, “From Groaning to Glory” at www.bible. org/page.php?page_id=2306, accessed April 3, 2008.
[28] Κτίσις一词在新约出现18次,10次是指整个受造界。在这一段经文里,第19、20和21节 都是这一层意思——“整个受造界”。但即使这里,我们将看出,“整个受造界”究竟指什么也可以说得更准确。
[29] 这些是我的分类,但其他人的也相似。见BDAG, p. 456; Harry A. Hahne, The Birth Pangs of Creation: The Eschat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in Romans 8:19–22 (Toronto: Tyndale Seminary, 1999). 详细的讨论见Harry Alan Hahne, The Corruption and Redemption of Creation. Nature in Romans 8:19–22 and Jewish Apocalyptic Literature (Edinburgh: T&T Clark, Library of NT Studies 336 ——也见他的神学博士论文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97), p. 353–361. 具体的新约经文是:(1)一切受造之物(可10:6,13:19;罗1:20,8:19-21;西1:15;来9:11;彼后3:4;启3:14),(2)个别有生命或没有生命的受造物(罗1:25,8:39;来4:13),(3)Rom. 1:25, 8:39; Heb. 4:13), (3)全体人类(可能是夸张地指一群人,可16:15;西1:23),(4)重生的人(基督徒,林后5:17;加6:15),(5) (2 Cor. 5:17; Gal. 6:15),(5)政府机构(彼前2:13)。
[30] Moo, Romans, p. 515–516.
[31] Leon Morris,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8), p. 320–322. Morris论证人类以外的所有受造物都被诅咒,而不是限于人类。
[32] Joseph Lee Nelson Jr., “The Groaning of Creation: an Exegetical Study of Romans 8:18–27” (Th.D. Dissertation,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Virginia, 1969), p. 192 and 253. 然而,他也说由于οὐχ ἑκοῦσα(不是自己愿意)这两个词,这里所涉及的受造界也许应该限于人类以外(第195页)。
[33] 魔鬼并不切望耶稣的再临(第19节)。没有堕落的天使不受亚当的影响,也不受保罗所说的败坏的辖制(20-21节)。
[34] 英皇钦定版将第19、20和21节的κτίσις 译为 “creature” ,但在第22节译作creation,所以不像把这个词一律译作“creation”的译本那么明白。
[35] 接下去我们会讨论,这是亚当犯罪的时候发生的。Edwards, Romans, p. 213:这“可能指创世记中对受造物的咒诅。”Godet, Romans, p. 314–317 (并许多其他作者)同意。
[36] 关于属上帝的被动语态,也称为神学被动语态,见Wallace, Greek Grammar, p. 437–438. Moo, Romans, p. 516:“保罗一定是指上帝,只有他有为全部受造界定罪的权柄和能力。”
[37] Hugh Ross, Creation and Time: A Biblical and Scientific Perspective on the Creation-Date Controversy (Colorado Springs, CO: NavPress), p. 55 and 65. 他相信罪对物质世界的影响轻微。
[38] 有人暗示人类对地球的污染和滥用造成了保罗所说的“虚空”。然而,Van Dyke在“神导进化论的神学问题”一文中指出:“类似地,辖制受造之物的‘虚空’(罗8:19及之后的经文)不仅仅是指人类对受造界的滥用和污染。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在这类活动上与现代社会不可比拟。那时候大部分的地球还没受到人类滥用的影响,然而“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渴望救赎。如今辖制受造界的虚空和败坏虽然起源于人类,但是已经独立存在,与人类活动无关。”(第16页)
[39] 对罗8:19-23的这种理解在历史上一直是基督教内的共识,而且显然是正确的。见Murray, Romans, p. 301–302; Moo, Romans, p. 513–516; Thomas Schreiner, Romans, p. 434–435.
[40] Grudem, Systematic Theology, p. 836.
[41] 同上,第835页。
[42] Morris, Hebrews in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ed. by Frank E. Gaebelei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1), p. 41.
[43] 在创世记2:2-3中,词组“第七日”的表达方式与第1章“第一日”、“第二日”等是一样的。创2:3讲神祝福第七日,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创造之工。创世之工并没有耗费许多漫长的时代,而是字面意义上的几日。在可 2:27, 耶稣说第七日是为人设立的——显然是24小时的一日。当摩西写下第七日的规矩时,所有的犹太人都知道他写的只是24小时的日。
[44] John F. MacArthur, Hebrews (Chicago, IL: Moody, 1983), p. 101.
[45] F.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4), p. 74.
[46] Davis A. Young, Creation and the Flood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77), p. 86. 其他的年老地球倡导者也引用这一段说第一个安息日不是24小时,所以另外六日也不是24小时。所以创世记的日是漫长的年代。例如:Robert C. Newman and Herman J. Eckelmann Jr., Genesis One and the Origin of the Earth (Hatfield, PA: IBRI, 1977), p. 65; 及 C. John Collins, Science and Faith: Friends or Foes? (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2003), p. 85.
[47] Bruce, Hebrews, p. 72–73.
[48] Homer A. Kent, Epistle to the Hebrews (Winona Lake, IN: BMH Books, 1972), p. 84.
[49] Bruce, Hebrews, p. 73. 布鲁斯也解释说,上帝的“安息”与我们在永恒救恩中的安息是一样的。这安息永远持续。因此布鲁斯不可能在说这只是长期(亿万年)的休息,如年老地球论者所言。第七日不可能永远持续。
[50] 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时间。创世记中的安息日是24小时,千禧年也可被认作某种意义上(从邪恶中)的安息,长度是1000年。然而,这些事实对年老地球论并没有任何帮助。
[51] MacArthur, Hebrews, p. 101.
[52] James Moffatt, Epistle to the Hebrews (Edinburgh: T&T Clark, 1924), p. 53.
[53] Donald Guthrie, The Letter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3), p. 113.
[54] Young, Creation and the Flood, p. 86.
[55] 同上。
[56] Kent, Hebrews, p. 82. 他继续说:“上帝在安息日的安息从没有结束。”第七日结束了,但是神的安息(救恩)永不结束。
[57] Ross, Creation and Time, p. 49; Ross, The Fingerprint of God (Orange, CA: Promise, 1991, 2nd ed.), p. 149.
[58] Douglas F. Kelly, Creation and Change (Ross-shire, Scotland, UK: Mentor, 1997), p. 111.
[59] 持长日论的人一般地接受进化论的解释,至少是接受进化论对天体形成和地球岩层的解释,甚至也接受进化论对生物起源的解释。然而,现今观察到的过程不是上帝创造的方式。上帝在起初的创造是超自然的,但他也设立了“自然”的过程以维持宇宙的运行。这在创世记第1章写得很清楚。他靠话语创造了第一批植物,后来的植物来自其果实内部的种子。类似地,他超自然地创造了海洋、空气和陆地上的第一批生物,以及第一对男人女人,然后命令他们有性繁殖,“各从其类”地产生更多的生物。
[60] Kent, Hebrews, p. 82.
[61] Whitcomb, The Early Earth, p. 36 对这段圣经表达了类似的观点。Morris, Hebrews, p. 92讲:“提到‘创造’就把这一论点直接追溯到最初。”
[62] 2章5节中的“上古的世代” (ἀρχαίoʋ кόσμoʋ) 和“不敬虔的世代” (кόσμῳ ἀσɛβῶν) 指挪亚时候的世人,见Edwin A. Blum, “2 Peter” in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ed. by Frank E. Gaebelei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1), p. 278. 然而这一节中的语言太模糊,不足以靠它来决定洪水是局部的还是全球性的。这一节不能确认或排除任何观点。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比较圣经中关于洪水的所有教导。
[63] 诗篇29:10也用了这个词来描述挪亚洪水。旧约中用其他的希伯来词来描述局部洪水。
[64] Ross, Creation and Time, p. 52在这一点上显然是错误的。见Jonathan Sarfati, Refuting Compromise: A Biblical and Scientific Refutation of “Progressive Creationism” (Billions of Years) As Popularized by Astronomer Hugh Ross (Green Forest, AR: Master Books, 42. 2004), p. 323–325 (中译本见www.chinesecreationscience.org)。
[65] BDAG, p. 307, 中文版第469页。意思只是很久以前。
[66] Douglas Moo, 2 Peter and Jude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96), p. 186讲:“在我们眼中漫长的时代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瞬间。”
[67] 希伯来书1:2的用词是τoὺς αἰῶνας (“诸世代”,和合本译为“诸世界”)。希腊文αἰών的意思是时代、世界或永恒,见BDAG, 第32–33页。该词在新约中出现约40次,多数情况下(直接地或比喻性地)指物质世界或宇宙。英文NIV和HCSB两个译本翻译成 “the universe(宇宙)” . KJV和NKJV译成“worlds(诸世界)”,这两种译法在这里的经文背景中的意思是一样的。Morris, Hebrews, p. 13讲:“作者的用意很可能指宇宙(因它是动词“创造”的自然宾语),但这个宇宙是‘各个时代的总和,包括其中所见的一切。’” 希腊词αἰών在某些背景下确实指时代或过去的世代,见弗2:7“后来的世代”、 弗3:5“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3:21“世世代代、西1:26 “历世历代所隐藏的”。耶稣的确创造了时间,但这里的文字背景和措辞表明它指的是宇宙。
[68] 希腊文ὁ ὄφις ὁ ἀρχαῖος 的意思只是“古蛇”。新约使用的 形容词 ἀρχαῖος并不意味着亿万年。“古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曾用来指摩西时代的人类(太5:21)、成熟的基督徒(徒21:16)及以利亚后旧约先知的时代(路9:8,19)。
[69] Phillip E. Johnson, The Wedge of Truth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0), p. 154.